冬日和煦,在浙江舟山普陀區展茅街道黃楊尖村路下徐自然村,“兔子集市”飄出陣陣焦米香。炒米的土灶,泡茶的陶壺,農村常見的竹椅……樣樣皆透出海島風情。
夏子喻是土生土長的海島人,2022年返鄉創業,開起“兔子集市”,專門挖掘、包裝、銷售舟山的“寶藏”農特產品。“觀音米是舟山的特產,我們借鑒云南炒米的做法,用土灶鐵鍋炒香做茶。”夏子喻一邊麻利翻炒一邊介紹,吸引了不少游客。目前,夏子喻的團隊有21人,主要進行農特產品的商品化和品牌開發,并助力200名鄉村特產帶共享空間頭人成為助農主播。去年,夏子喻獲得了第二屆“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”稱號。
在浙江,數萬名農創客入鄉進村創業,成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力量。2015年,浙江提出“農創客”的概念,招募鄉村青年人才,條件是年齡45周歲以下、有大專小樹屋及以上學歷、在農業農村領域扎根創業勇于創新。
紹興市上虞區太平山村歷史悠久。2022年,在上海創業的上虞人陳列豐第一次到村里時,發現古村風景優美,但沒有農分享家樂和民宿。他查閱古籍,發現這個村自古盛產黃精,于是就跟太平山村簽約合作,成了這里的農創客。村小班教學里以閑置山林資源入股,占比60%,發展黃精加工產業。與人工培育不同,太九宮格平山黃精采取“人種天養”方式,村民將黃精種子撒落高山林間,不用農藥化肥,野外自然生長。黃精種子在全村1000余畝山林中播下后,目前已有45萬余株。
“我們不追求一時的‘網紅’。每年播種幾百畝黃精,等村里的高品質黃精長成,年年輪采,將是村里的長期財富。”陳列豐信心滿滿。在黃精產業帶動下,參觀、旅游者越來越多,村里也有了民宿、茶鋪、餐飲業態。
“農創客入駐,讓小村變得‘熱氣騰騰’。”浙江寧波寧海縣大佳何鎮黨委書記陳威說。去年,鎮里將團聯村南陽自然村廢舊老宅重修利用,挖掘本地民俗、人文特色,打造鄉村創客孵化平臺“南陽福園”,引來咖啡、茶敘、餐飲、研學等業態的12家機構入駐。今年2月份開園以來,前來參觀學習的團隊超100批次,游客超5萬人次,營收近150萬元。
“有政府重視和扶持,我們現在不僅有了竹編工坊,還跟學校合作推動非遺進校園,在機場、五星級酒店有了陳設點,訂單紛至沓來。”寧波市鄞州區灣底村西江古村的老街非遺館內,竹編非遺傳承人、90后葉商杰十指翻飛,細如棉線的竹絲很快成為一只精巧的竹鈴鐺。
為推進農創客振興計劃,浙江實施“十萬農創客培育工程”,在資金、用地、技術等多方面予以扶持。今年,浙江啟動建設100個現代化農創園、500個農創客共富基地,為農創客提供項目孵化、技能提升等一站式服務,推行“專家+創客團隊+農戶”組團創業機制。
農創客和鄉村雙向奔赴,越來越多的村落成為游客們的“詩和遠方”。
浙江臺州臨海市城區往南7公里,一條香年溪連起了康平、垟路、宿仙、匯豐、香年、小溪6個建制村。沿溪漫步,古樹映水,石橋典雅,景色宜人。幾年前,這里還隨處可見坍塌的老屋、廢棄的院落。2022年,“江南·溪望谷”鄉村共富示范工程啟動,推出村集體以“租金保底+股份分紅+共富基金”增收、村民以“股金+租金+薪金”獲利的鄉村共富新路徑。如今,路邊有集市、茶鋪、咖啡屋,還有設計新穎的鄉村創意空間。
“鄉村創意空間不僅展示了古村文化,也為年輕設計師們提供了創造平臺。”南九宮格京大學創意產業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王祥是這里的農創客,他說:“時租空間來自23所藝術高校的青年設計師常年駐村創作,產品常常可見鄉村給予的靈感。”目前,“江南·溪望谷”已累計吸引游客60余萬人次,新增就業崗位1450余個。
浙江提出,到2025年,累計培育農創客10萬名,輻射帶動100萬名農民實現增收。
鄉村全面振興,人才是關鍵。浙江譜寫鄉村人才振興“協奏曲”,目前全省已累計培育“浙農英才”300名、鄉村產業振興“頭雁”4600人、農創客8.1萬人、現代化“新農人”27.5萬人,為鄉村全面振興打造厚實有力、活力迸發的鄉村人才矩陣。